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刑事诉讼

职务侵占罪怎么处罚?

时间:2023-10-20 10:26:08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那么,职务侵占罪怎么处罚?接下来由小编为您解析这一相关方面问题,如果您还有什么其他问题的话,欢迎到本站相关专业的律师进行专业领域的问题解析。

  

17_副本


  一、职务侵占罪既遂法院怎么量刑

  1、《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了职务侵占罪的量刑标准,现在实施职务侵占行为,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2、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在受理职务侵占罪报案的时候关注什么

  1、首先是管辖权的问题。管辖权又分地域管辖和案件管辖。地域管辖是指职务侵占发生在该受理机构的行政辖区。根据刑法,只要犯罪行为或者犯罪结果其中之一发生在受理报案的派出所、公安局辖区内,就符合这个条件。

  2、公安民警会审查来报案的行为是属于职务侵占案件,还是劳动纠纷、或者股权纠纷?

  司法实践中,一些公司和员工发生劳资纠纷后,找借口栽赃员工犯罪、打击报复的事时有发生;有时候公司股东之间发生权益争执,一些股东也会想借公权力之手,给另外一些股东扣上侵占公司财物的帽子,公安审查就是要把这些情况给过滤掉。

  3、报案人所陈述的情况是否足以证明存在职务侵占行为?涉案的金额是否达到立案标准?

  公安立案必须要有扎实的证据证明存在犯罪事实,并且犯罪事实指向特定的犯罪嫌疑人。报案单位也许没有能力将所有的犯罪事实查清楚,但是,起码要保证能查清楚一件犯罪事实,并且这一件职务侵占犯罪的涉案金额达到或者超过立案标准的规定(即超过6万元人民币)。 比如,A员工分9次共计侵占单位50万,只要单位能够实实在在拿到其中一次的证据(金额须超过6万元),哪怕其他的作案行为、金额、手法都暂时还不清楚,也已经达到立案条件。

  4、嫌疑人的身份是否确实属于报案单位的员工

  构成职务侵占罪的前提是嫌疑人是公司、企业的员工,这是构成职务侵占罪的主体要件,所以,如果没有这层身份,不能作为职务侵占罪立案。判断身份的依据一般是劳动合同,任职文件、缴纳的社保等。当然,即便不具备公司员工的身份,也是可能构成犯罪的,比如:盗窃、诈骗等等,但罪名就有变化了。

  案例:

  处分工程保证金是否构成挪用资金罪?

  河南某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业公司)与章某慧签订《内部承包施工合同》。施工期间,章某慧将工程的土建部分以大清包的形式承包给王某友,收取王某友150万元工程保证金。其中汇入分公司账户80万元,会计账户47万元。章某慧指示会计将其中30万元汇给吴某英,17万元转给其律师,用于支付个人律师费及法院执行款。

  2015年7月份,某业公司以章某慧违反合同约定,将部分工程分包给王某友为由解除章某慧职务。2016年,王某友起诉某业公司,要求返还150万元工程保证金,法院判决某业公司偿还王某友150万元保证金。2017年10月,某业公司股东吴某英以章某慧涉嫌挪用资金罪向夏邑县公安局报案。

  一、二审法院均认为,在淮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将淮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工程项目发包给某业公司前,章某慧已与某业公司签订了《内部承包施工合同》,从双方约定看,章某慧是借用某业公司名义承包的工程,系工程施工实际承包人,对收取施工方缴纳的工程保证金有处分权,且部分保证金用于工程开支,其行为不符合挪用资金罪规定的构成要件,不构成挪用资金罪。

  【意义】保护企业经营者人身安全,防止将经济纠纷当犯罪处理

  承办此案法官介绍,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的大背景下,两级法院裁定被告人章某慧无罪,是贯彻中央保护产权和企业经营者权益重大决策的司法实践。本案的裁定不仅还被告人个人以清白,更对增强企业经营者人身、财产安全感和干事创业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案的判决充分贯彻了“坚决防止将经济纠纷当做犯罪处理、坚决防止将民事责任变为刑事责任”的司法理念。

  从上述内容可以知道,职务侵占罪的量刑标准,现在实施职务侵占行为,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有什么问题,您可以找相关律师帮忙处理,以上就是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技术支持:金牌律师网1